转载说明

我的好基友老游击队长经过3个月的酝酿,以6罐啤酒(好多热量摄入:-))、1包香烟打底,终于出了《趋势减脂大法》这篇妈妈圈标题学术圈水平的文章,隆重推介。

说起来这还是我第一次转发别人的文章,所以得啰嗦两句。惯例,乱七八糟跑题没完并且免不了乱喷,忍不住的直接看第二部分吧吧。

先上合影,没脸的照片,毕竟都是颜值惨了的。

跟老游击队长认识有两年多了,神交为主。

  • 任性还是SB。最近一次聊天,我说有一种行为,明知道这个方法达不到目的还做,然后还对最初的目的达不成耿耿于怀,这种行为算是任性,队长说,这是SB。因为总有人问“既要…又要…”的问题,比如“我想只吃不运动减脂,有没有方案?”。
  • 鸡汤。大概不同年龄段需要不同的信息输入,比如我们都在年轻时读过《读者》和《青年文摘》,其实大部分内容就是现在说的鸡汤。但到了不惑之后还需要鸡汤,大概有些不合适。弄清楚三大终极问题,自己当好自己的教练和医生,是我等应该追求的,中年人的标配不是保温杯+枸杞。
  • 定义+逻辑。因为喜欢举重,看大胡子教学片儿,发现他的套路是:1)免责声明;2)术语定义;3)问题识别;4)解决方案;5)总结。这个套路处处可用。严重鄙视所有无定义无逻辑治百病的水文。
  • 渡人。队长比我有修养,我自己做过大数据(样本有超过50呢,够”大“吧),对于我们认为的好东西,能够听进去并且有行动的人,大约10%,所以我就告诉自己不浪费生命浪费感情,只分享不期望不重复啰嗦,但队长一直孜孜不倦,度一人算一人。
  • “凡坚持必苦逼”——老子。我前面的灌水文中也表达过相同观点。

还有很多,等他出第二篇的时候继续,我想应该不出两年就会有第二篇了。


正文:趋势减肥大法

嬉皮笑脸滴声明:本大爷既非营养专业也非运动专业,本文纯粹个人碎片化如来神掌串綴而成,能给减脂的朋友们一点启发,就含笑xx了。

首先明确目标:减脂不是减重。

其次适宜人群:内分泌基本正常的一般人,二般人包括但不限于逻辑力异常、神秘主义、中医粉、文科生等。

你:为啥会肥?

我:简单说,自20世纪50年代农业技术和化工的发展,尤其是有了探探、陌陌,人类完成生物究极任务——生存和繁殖问题,太轻松就解决了。摄入热量太多消耗热量太少,就堆成脂肪了。

你:好吧,我想减脂,咋减?

我:科学饮食、积极锻炼!

我们一起说:真tm老生常谈,劳纸吃少了饿,整多了累。

是的,信息时代,都知道这些,就是无法执行。所以我才下决心弄出个这养生妈妈朋友圈网文标题

希望能从趋势着手,引导本能,轻松减脂。

先讲吃,最重要的三点:别挨饿!别挨饿!别挨饿!

什么过午不食法、水果当饭法、“高科技”代餐法、巴豆拉稀法等等所谓的灵丹妙药,都tm扯蛋。你挨饿就激发动物的本能,就你减个肥都没搞成,还想和本能对抗?

看懂趋势,引导本能吧。

营养专家总是喜欢量化热量摄入,其实每个人的遗传、饮食习惯、内分泌等等各有差别,量化不是刻舟求剑吗?

所以搞清楚饿的本质,然后找到解决的方向,每个人在实践中根据自身情况慢慢调整,抓住趋势了。给自己点儿时间,就离目标近一步了。

为啥饿? 1、馋(动物本性不丢人,一般人饿了才会馋,二般人那是心理问题请找康宁)

2、血糖低了(这是生理问题,我们就从这儿开始掰惑)

逻辑:

A:只要你能维持血糖稳定,就很难生理饥饿。比方在医院等动手术,护士给你吊个瓶,只想尿尿,基本不饿。那里面除了生理盐水和葡萄糖就能维持你的血糖指标,不会饿。

B:吃啥玩意容易维持血糖稳定耐饿?蛋白质、脂肪、纤维。啥玩意激发升糖反应不耐饿?一切甜的东西包括水果、精加工食品、细致的米面类的碳水化合物。

照下面的几点去实际操作就好:

1、日常饮食尽量提高蛋白质的摄入,比方鱼肉豆蛋奶,放心吃,蛋白质摄入超标的一个表现,就是放很恶臭的屁,好难。(除了一些豆类在大肠内发酵还有牛奶的乳糖反应外)

2、不要畏惧脂肪,只要远离加工食品的反式脂肪就好了,当然不饱和脂肪就更好。蛋白质和脂肪消化慢,升糖反应小,饱腹感强烈,耐饿。

3、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,尤其是精细的米面和甜口感的食品以及加工食品。如果能把减量的米面换成同份量的粗粮就更好了。(请非百度延展阅读食物GI值) 饮食结构调整标准:下一顿饭的时间,微微有点饿但又不是很饿就好了。一般人,就一日三餐的话,可以放点WEET-BIX麦片和一些三聚氰胺牛奶在办公室和家里,实在还没到饭点饿的厉害的话,就啃块麦片,喝瓶牛奶。又有营养,又耐饿,免得下顿猛吃,罪恶感满满。

4、日常饮食尽量原始简单,比方肉就是肉,菜就是菜,简单清淡为主。

口味重除了会增加心脏负担,还会刺激我们不知不觉的多吃。

比方我平时可以天天吃牛扒、清炖羊肉、清蒸海鱼、三文鱼或吞拿鱼刺身(马屁好贵),实在不爽就搞一大盆面整土豆糊糊或者红烧肉爽一下。

周六周日和家人以及平时朋友聚会,那就放开吃吧,别太和自个过不去。如果你能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,偶然的一顿,发生不了啥大事,别天天这么整就行。 (其实也大多数就是潮汕牛肉和湛江X肉,mp朋友越来越少)

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你的肥肉也不是一天长出来的,给自己时间,你调整的越好,效果就越好。

基因我们没办法,内分泌也很难搞,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。如何把食物做的美味又健康,慢慢学习调整吧。

再讲运动,最重要还是三点:别坚持、别坚持、别坚持

为啥?还是别和本能对抗吧,找准趋势、引导本能。

“凡坚持必苦逼”——老子

运动从三个方面自己去考量,找到平衡点。

喜欢、高效、安全

  • 喜欢:

这是个很感性、很个人的因素,就从喜欢的运动开始吧。

如果你不怕丢人去跳广场舞,可以。如果不怕死,暴走团,可以。如果不怕被人打,跟着美女后面往她家走,也行。

其实告诉你一个小秘密,运动后会分泌内啡肽,那赶脚,和那个少儿不宜时的赶脚差不多。

  • 高效:

我们tmd又不是专业运动员,也不是健身民工,白天要努力工作,哪能一天好几个小时去运动而放任老婆跟保安倾诉寂寞呢?

所以高效是很理性的因素。

关键看你运动的目标是什么,如果是减脂,那么HIIT的运动是最高效的。

比方我,四年前送娃上学,第二天和大婶开始锻炼。跟着训练仪骑山地车。半年后,觉得膝关节不稳定,加入健身房力量训练。然后在新疆出意外,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手术,出院继续力量训练。两年半前在雅浦的海滩上,检省自己的目标,又不靠肌肉块解决生存繁殖问题。

改目标:低体脂、好体态、体能、爆发力、敏捷。开始爆发力复合动作训练,一年前开始crossfit至今,效果基本满意。

其实HIIT只是一种训练模式,可以多种运动形式,关键要自己找喜欢高效安全的方式,才能最终变成自己的生活的一部分。

  • 安全:

是人就会死,是运动就会有损伤。如何把运动损伤减低到最低的程度?

第一、根据运动学金字塔,从基础的开始。不要以为你喜欢的运动,比方跑步,就是基础运动形式,跑步是和球类一样,专项运动,最高级的。(请非百度延展阅读运动金字塔)

第二、劳逸结合。运动生理学注定了一定要有个恢复的过程,这个具体时间周期因人而异,训练计划、强度等都会有影响。 该运动就全力以赴,该休息就彻底放松。自己调整节奏,从练一天休息一天甚至两天开始。

我是最多锻炼三天,就要彻底休息一天。出差、度假都当休息,基本上是彻底放松自己。

第三、循序渐进。任何运动形式都是从基础开始,有计划的慢慢强化。 生物特性决定了,会超量恢复,但这一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任何超过自己能力的行为,都有可能引致急性损伤。

第四、本人膝关节手术后接受康复训练,把运动康复的经验总结到运动安全上来。

那就是:关节灵活度>稳定性>力量>爆发力>迅敏。这个发展次序是科学的可靠的,任何一个运动小白到达人都要经历这个过程,才能把损伤几率降到最低。 简单说明好几下:

没有灵活度,运动就会代偿行为。你让保安做你的事儿,你娃就可能越来越长的不像你。

没有稳定性,运动时除了代偿还会加剧磨损。你硬要试试轮胎底面结实还是侧面结实,那就去试吧。

没有力量就没有一切运动,一力降十技,别说激烈的对抗运动形式了,就是高尔夫,力量差你能一杆开出300码?

一瞬间的hold住,躲过一次急性运动损伤,只能是爆发力。但记住,我们神经募集肌纤维的能力增长快于肌纤维的最大张力的增长;肌腱的强度增长赶不上肌力的增长。一定不能冒进,一般人又不靠运动表现生存和繁殖,至于吗?(嗷对了,肌力的向心发展速度快过离心的发展速度,小心哦)

(在此感谢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康复科的胡波、刘琪等朋友在我人生最灰暗的时刻对我的帮助,谢谢!在深圳,他们在运动康复上,最专业,没有之一)

呕了,唧唧歪歪这么多,看懂的就看懂了,看出问题的可以讨论,看不明白的,继续吧。反正生活还能逃避,满身肥膘不是接受就只能改变。

既想要结果又想不改变,属于既要也要,二般的。欢迎拨打160就医热线,挂康宁医院神经科,一旦确诊,免费吃住还能提前退休,为傲靠亩。。。。够昂

大概介绍下吧,小五十的大爷了,四年前腰围34,两年前到现在29。体脂率近两年长期保持在12%以下(目测,就是早上刷牙时抓抓肚皮)

认识我的知道我的变化,不认识的,我也不想认识你。

对了,逻辑上讲,我的变化就算是这样做的结果,也不代表你这样做也能达到我的结果,所以关注别人没球用,关注自己吧。

挠3Q

感谢大婶怕我同女瘸子们跑球了,天天跟踪我一起训练,一起追求美好生活,不离不弃。

我的理想——保持一颗二逼的心和能随时支持我二逼行动的身体素质

感谢Crossfit Moo

感谢Attitude Crossfit